昨晚的中超联赛再次成为舆论焦点,三轮比赛中共出现三次重大争议判罚,每一次都直接关系到进球与否,不仅影响了多场比赛的最终结果,更在赛后引发了强烈震动。据了解,已有数家俱乐部明确表示将就判罚问题向中国足协提出正式申诉。
第一次争议出现在上海海港与浙江队的对决中。比赛第65分钟,海港队一次快速反击破门,但视频助理裁判介入,认定进攻发起阶段海港队球员有轻微犯规嫌疑,主裁判在回看后最终吹罚进球无效。这一决定让海港教练组极为不满,他们认为犯规动作极其微小,并未直接影响进攻发展,VAR的此次介入显得过于苛刻。
仅仅十分钟后,另一场焦点战再次出现判罚风波。山东泰山队一名球员在禁区内与防守球员接触后倒地,主裁判第一时间未作表示。在长时间的VAR回看过程中,画面并未清晰显示接触的具体程度,但主裁判最终改判点球。这个决定直接改变了场上比分,对手俱乐部赛后直言,这是一个由“模糊影像”决定的点球,缺乏令人信服的依据。
压轴的争议出现在河南队与青岛队的保级关键战中。全场补时阶段,河南队打入一球将比分扳平。然而,就在球员庆祝之际,边裁举旗示意越位。慢镜头回放显示,这是一次极其接近的判罚,通过现有的转播镜头甚至难以得出明确结论。最终,进球被取消,河南队到手的积分随之蒸发。俱乐部管理层赛后情绪激动,声称将不惜一切代价申诉,并呼吁引入更精确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判罚。
连续出现的争议判罚,将中超联赛的裁判问题再次推至风口浪尖。俱乐部、球迷和媒体的一致质疑,核心再次指向了VAR使用的标准不一、主裁判最终决断权的合理性以及联赛裁判整体业务能力的提升。每一次争议,消耗的不仅是俱乐部的积分,更是联赛本就脆弱的公信力。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,已经成为中国足球管理者面前最紧迫的课题。